莫裡吧唧 作品

第168章 天河掉角,棉褲棉襖

    

無法應役,就叫畸零戶。這裡甲中,凡是有德行、有聲望的老人,被大家選出三、五人,用來解決鄉裡的糾紛。後來,王陽明,就是那個龍場悟道的王陽明,創立心學的王陽明,也就是王守仁,又有那“十家牌法”。這十家為一牌,每天一家拿一牌,檢查十家裡有無可疑的人或事,隨時向地方官報告,類似宋代的保甲製。除了保甲,還有鄉約,多是由地方豪紳擔任,管理地方事務,固定在每月一天,或是在宗族祠堂,或是在廟宇。這紮馬村民原來也有...-

崇禎帝召見袁崇煥的第二天,是一個民間頗為不吉利的日子。

七月十五。

七月十五,是傳統的鬼節,家家都要去紙店買些金銀箔紙,疊成金銀元寶,再配上一摞摞的紙錢,燒給家中去世的死人。

這些金銀元寶,加上這一摞摞的紙錢,都會被放在一個特製的方紙袋裡。在方紙袋上,寫上死人的名字,和埋葬的地點,這樣就能保證那些死人能夠收到這筆紙錢,不至於在陰間餓死。

老北京管這叫,供包袱。

而且,燒紙的人,在燒的時候,還要額外多拿出兩張燒紙,作為買通小鬼的路費和郵寄包袱的郵資。

北京宣武門外的西磚衚衕,遠遠望去,並排著三座兩扇大門。這三座大門的門頂,建築極其厚重,在中間大門的前麵,左右各立著一頭石獅子。

入夜,七月十五的北京城,家家戶戶門前,都是燒紙的人。

在崇福寺內,大雄寶殿前,林立著各種石碑。此刻,袁崇煥由於擔憂五年平遼的事,無法入眠,正一個人站在一座碑前出神。

月光皎潔,如銀盤一般,掛在星空之上。

每塊石碑下,都有一個烏龜馱著它,承載著上麵訴說的曆史。

馱著石碑的烏龜台石,叫龜趺,從唐朝就已經有這玩意了。

烏龜,象征著命運。大概在很久以前,那時候的巫師,就以看燒烏龜背形成的裂紋,來判斷吉凶了。

“袁督師,這半夜不在客房好生休息,一個人跑在這看石碑做什麼?莫不是有什麼心事?”隻見一個老和尚,在袁崇煥身後說道。

袁崇煥回過頭,見是崇福寺裡的住持,立刻雙手合十,說道:“法師,可是我打擾了您的清淨?”

“如今深更半夜,何來打擾之說?”住持答道,“我見袁督師一直站在院中不動,故來看看。”

袁崇煥用手摸著龜趺,問道:“法師可會占卜?”

“占卜?”住持微微一笑,“老僧可不會。袁督師不日就要去遼東上任,莫不是對前程有什麼困惑?”

“正是。”

袁崇煥老實地答道。

“當年建寺的唐太宗李世民,在玄武門之變前,手拿烏龜,曾經猶豫過,在殺他哥哥弟弟之前,要不要占卜。”住持緩緩說道,“然而,他身邊的張公瑾卻走了過來,一把把烏龜丟到了地上,說卜以疑決,不疑何卜?既然已經決定了要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,難道這事不吉就不做了嗎?”

“法師的意思是?”

“隻有大英雄和大豪傑,纔不會期期艾艾,把命運放在卜筮之上。既然袁督師已經決定了去遼東,那麼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就是了,為何還要管那吉凶?”住持繼續說道,“此寺,原名憫忠寺,如今叫崇福寺。一個憫忠,一個崇福,到底是寺不吉利,還是名字不吉利呢?”

“多謝法師解惑!”袁崇煥再一次雙手合十,“不知法師的法號可否告知?如果在下成功歸來,定當回來看望法師!”

“法號?”住持嘴角上揚,說道:“老僧法號浴光。”

牛郎在河東,織女在河西,今年七月見一麵,再等來年七月七。

這句老話,說的是中國傳統的七夕節。在七夕那天,如果天氣晴朗,夜間觀看星空,可以很清楚地看到,天河就像是一條玉帶,正南正北地懸在半空。

七月七隻要一過,這天河就改了方向了。

天河掉角,棉褲棉襖。

說明,北京的天氣,馬上就要涼了。

在這個微涼時節,按袁崇煥的計劃,在麵聖後的第三日,他就要帶著佘義士,離開京城了。

在臨赴任前,袁崇煥進宮陛辭,給崇禎帝上了一個奏疏,奏疏上寫道:

“恢複之計,不外臣昔年以遼人守遼土,遼土養遼人,守為正著,戰為奇著。和為旁著之說。法在漸,不在驟;在實,不在虛。此臣與諸臣所能焉。”

說完自己的用兵之策,袁崇煥話鋒一轉,點出了自己對朝廷在邊疆用人方麵上的擔憂:

“至用人之人,與為人用之人,皆至尊司其鑰。何以任而勿貳,信而勿疑?蓋馭邊臣與廷臣異,軍中可驚可疑者殊多,但當論成敗之大局,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。事任既重,為怨實多。諸有利於封疆者。皆不利於此身者也。況圖敵之急,敵亦從而間之,是以為邊臣甚難。臣非過慮。但中有所危,不得不告。”

此奏疏不論怎麼看,總感覺有些隱隱不吉,這種似有似無之感,彷彿暗示了袁崇煥遼東之行的命運。

崇禎帝看過奏疏之後,為了表示對袁崇煥督師薊遼的重視,命王承恩把三日前禦宴上所用的金銀器皿統統都賜給了袁崇煥,另外,還賜他宮中所製禦酒長春露和長壽白各一罈,以壯行色。

按照正常流程,袁崇煥出宮後,本該由內閣首輔出麵,帶領文武百官為其餞行。可是,當袁崇煥出了宮門,卻並未發現有為其餞行的官員。

想必,這些官員,冇有一個人相信,袁崇煥能夠五年平遼。

如果袁崇煥無法五年平遼,日後被崇禎帝治罪,那今日餞行的官員,就都會被算作袁崇煥的同黨。

袁崇煥一想到這裡,心中不免苦笑。

這就是官場。

你自己自信能成功的事,都不一定百分之百成功,更何況自己都冇把握的事了?

說出去的話,潑出去的水。

所謂,為者常成,行者常至。

努力做一件事,不一定會成功,但是做了會常常成功。走一段路,不一定會走到終點,但是隻要堅持,會常常走到終點。

這就是佛家所說的,功不唐捐。

就在袁崇煥帶著佘義士踏上遼東之行的當晚,由一群和尚抬著的兩口六十四杠的棺材,在午夜,緩緩地進了宣武門外的西磚衚衕。

這兩口棺材上,穩得可以放上滿滿的一碗水而不灑。

抬杠的和尚,比那專業的杠夫走路還要穩當,他們不用膝蓋,雙腿直挺挺的,如殭屍一般。

在這些抬杠的和尚身邊,還有一個打香尺的和尚,也不說話,隻憑敲打一根一尺長、兩寸寬的紅木尺來發號施令。

這些抬杠的和尚,不論快慢、換肩、都以此香尺為號。

在這打香尺的和尚邊上,還有一個腰間紮著白帶子的和尚,俗稱一撮毛,專門負責往天上灑紙錢。

在這午夜,幾十張碗口大小,中有方孔的冥幣,往天上這麼一灑,可高達九、十丈,如同一條白練一般。

這些冥幣灑向空中,不久便像白鴿一樣,飄然落下。

虧著是在午夜,否則,這一灑,定然會博得路人的陣陣叫好之聲。

-不知,怎麼可能呢?每次楊夫人和白蓮教徒通訊的內容,老劉都看過,所以他深知楊夫人就是白蓮教主,也知道楊夫人積極找尋《連山》之事。楊老鴉在救渾三之前行走江湖多年,知道《連山》的傳說,而渾三又是楊老鴉的弟子,當然楊老鴉會把自己所知全部傾囊相授。所以,渾三知道《連山》的傳說並不奇怪。而且渾三還知道,白蓮教分明暗二宗。這也是楊老鴉告訴渾三的,但冇告訴渾三的是,這可是江湖上的絕頂機密。雖然宛兒暫時無礙,但渾三...